通缩阴云笼罩 2006:中国民营经济否极泰来?
专家普遍认为,2006年国内经济的相对紧缩,可能为一系列有利于非公经济的政策出台提供契机。 如果说民营经济在2005年经历了激流与暗礁的较量,那么它在2006年又将如何行走? 2005年12月29日,在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华工商时报、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民营经济圆桌对话———2005民营经济回顾与展望”上,“紧缩”和“政策环境”成了与会学者和企业家口中频率最高的词语。 通缩阴云 “现在更没有理由改了。”较早提出2006年会出现通货紧缩的北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从国外通行的数据分析,目前中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的事实无可争辩。“中央对2006年经济工作的安排的重点就是想方设法扩大需求,从这方面看,对于2006年是一个通货紧缩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共识。” 他认为通货紧缩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各行各业产能过剩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民营经济的利润会带来很大压力,“这是十分明确的。” 日前,由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出炉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次高速增长,而且每次周期都是3年时间。前两次高增长后,经济都出现过一定的滑坡。如果将2003年看做是第三次高增长的起点,那么2006年恰恰是进入新一轮波谷下行的起点。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杰则从企业自身分析了发生紧缩的原因———民营企业将“自己给自己紧缩”。“因为现在中国民营企业从事的主要是产品制造业,而过剩的产能就来自产品制造业,过剩就要调整。怎么调整呢?从制造业角度来讲就走向装备制造业。” “转变的过程会很艰难。”魏杰最近通过调查发现,装备制造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技术密集型,一个是资金密集型,这两个特点要求民营企业有两大功能,一个是自主创新能力强,一个是产融结合。“但目前这两个功能恰恰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短板,所以转型并不乐观。” 在浙江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看来,冬天虽然未必就在2006年到来,但他对2008年后一段时期的中国中期经济持“看空”态度。为此,他开始为企业过冬“未雨绸缪”。“我们的企业正在讨论如何转型的问题,现在做的最多就是完成产业的升级,从产业链的低端往中端、高端走,把不适合在浙江发展的产业进行梯度转移,转移到西部去,然后加大自主品牌、自主渠道、自主产品的投入。” 相比之下,云南红酒业集团董事长武克钢显得比较悲观。“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如果2006年政策上不能对政府职能做出重大调整,很可能会成为优质民营企业的卖身年,不是给国有企业当小妾,就是给外资企业当二奶。” 否极泰来? 一旦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目前社会对民营企业误解的看法很可能会增长。然而鉴于民营经济在国内经济中逐渐凸现的,尤其是就业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会对此“见死不救”吗? “民营企业什么时候能腾飞?政府真正管你的时候。什么时候管你?要想办法解救你的时候,在你最艰难的时候。”20多年前,在韩国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金融风险很大的时候,韩国政府终于明白要入手了,从而使韩国民营企业走上了腾飞之路。正是根据这个经验,魏杰认为2006年可能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否极泰来的一年,“但不在前半年,而是在后半年”。 目前,国家在推行“非公经济36条”过程中遇到的意识形态、法律规定以及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阻碍,被民营经济人士形象地称为“玻璃门”现象。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非公经济36条”的推进速度大大低于民营企业家们的预期。截至到2005年底,国家各个政府部门出台落实的措施不足10个,非公经济人士对各省、市、自治区的落实的情况也褒贬不一。 林毅夫同样相信,2006年国内经济相对紧缩的状况,为这些政策的改变提供了契机。然而与魏杰的“否极泰来”不同,他更希望变化来自一种政策环境,而不是一下子“下猛药”。“我个人认为制度性的改变,应该说是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如果制度性的改变衍生出一个新的过热轮回的话,可能更加不好。” 林毅夫表示,如果到2006年下半年违背了经济周期的规律,出现很大的反弹,反倒会令他很担忧。“反弹越大,到2007年,最晚2008年就会过冷。”他认为制度性的改变是创造比较好的机制和环境,然后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包括用增长的方式,拿到市场应该有的价格方式进行产业和技术的升级和调整。“这样民营经济才能朝着比较稳定,相对快速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大起大落发展的态势,这对民营经济本身来讲是好的,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讲也是好的。” 作为当天出席会议的惟一一位官方代表,国务院公交贸易研究司司长陈全生的表态颇值得玩味,他认为对中国的民营经济不用担心,2006年民营经济发展肯定比2005年好,同时他还表示:“在渐进式改革中,妥协可能是更高级的斗争艺术。” 他以开车转弯比照中国经济转型:“不管开什么车拐弯的时间速度太快就翻了,所以需要有一个磨合,大家共同认识、探讨的过程。特别是现在对这个文件的出台还是议论纷纷,所以文件的出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
版权所有:北京市西城区工商业联合会 京ICP备0700561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48号 Copyright©2005 xcg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辰信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0025253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48-8 统计 客服:58562259 邮箱:webmaster@softway.com.cn 投稿邮箱:www.xcgsl.cn@163.com |